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文艺评论 >> 正文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2014年06月25日作者:马忠 来源:巴中文艺 浏览:15430次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读孙澜僖的儿童诗歌
   
     梓文将其爱女孙澜僖的诗歌发到我邮箱,说让我帮忙看看。经过了解得知,2001年出生的澜僖,性格开朗活泼,兴趣爱好广泛,不但在《中国少年作家》、《红领巾》、《巴中文学》等刊物发表过作品,而且还是巴中市作协会员。我认真阅读了她的诗歌,总体感觉还不错。这里,我就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想说,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够驾驭语言,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写成诗,已是相当之不易了。其次,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能够写出让成年人都感到惊讶的诗,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小澜僖做到了。在选材上,山川风光等自然景观,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生活学习等生动场面都是她诗歌的表现对象;构思方法上,她往往从小处着眼,表达一个意思,表现一个中心,抒发一种情感;表现手法上,能熟练使用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一句话,孙澜僖的作品有的以浓郁的童趣见长,或以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取胜,或以取材的新视角、奇妙的构思引人。或以作品中袒露的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世界,感染、触动着读者。
  小澜僖有自己的思考。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认为,新世纪的儿童诗要走向与成人的精神对话。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说儿童诗不但要坚持儿童本位,还要审视成人世界。儿童诗有观照和促进成人世界的义务和可能。另一方面,儿童诗有可能打通儿童与成人的审美疆域,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一种公共的审美空间,使儿童诗不但适合儿童而且适合成人,成为成人和孩子共同的精神栖息地。我觉得,小澜僖的诗可称得上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比如《一朵花》:
   一朵花盛开在墙角
   它觉得墙角是个好地方
   挡得住风雨,守得住芬芳
  
  于是她不再跋涉远方
  春雨告诉她墙那边广阔无垠
  有森林,有河流,处处美丽芬芳
  她迟疑惊惶,经过一番挣扎
  才请求春风把她带出了墙角
 
  啊,世界如此美妙
  千万不要以我们有限的眼光
  来丈量
  小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童话剧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有着哲学思辨的问题:“世界如此美妙/千万不要以我们有限的眼光/来丈量!”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对生活的发现和认知,也是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者的警示与提醒。另外还有《下雨的时候》、《树的秘密》等作品,也是属于此类。
  小澜僖有丰富的想象。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而十二、三岁,恰好处于诗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有小诗《梅花》、《残雪》为证:
梅花
  小手里
  攥着一朵绯红的梦想
  哦,梅花!在冰天雪地里
  迎风绽放
 
残雪
  瑟瑟的诗行
  在大地上改写
  阳光是一枝败笔
  冰雪中的梅花、阳光下的残雪,在小诗人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竟然“攥着一朵绯红的梦想”,成了“瑟瑟的诗行”!作者用儿童的视觉角来描绘世界,写出了她对美的独特感觉。我认为这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的诗。两首作品虽然简单,但却仍然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想象空间。
  长期以来,儿童诗的诗人们过分强调儿童诗的儿童特点,而忽视了儿童诗的诗的特点,致使一些儿童诗只满足于儿童情趣的表达,缺少深层次的内涵。我以为作为一首优秀的儿童诗,诗的特点是第一位的,儿童特点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一首好的儿童诗,首先是诗,然后才是儿童诗。我们看到,小澜僖能够将二者很好地体现在她的诗歌中。且看《三江的水》:
  春天,三江的水变暖了
  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
  我们在岸边钓鱼
  鱼儿却跃上了枝头
 
  夏天,三江的水变烫了
  雨从天上飘来,像在三江的河水里赶集
  我们在河里嬉戏
  鱼儿便穿梭在笑语喧嚣中
 
  秋天,三江的水变凉了
  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掉进水里
  我们在河边作画
  却不能把鱼儿从画中唤醒
 
  冬天,三江的水结冰了
  我们在河面上溜冰
  鱼儿会不会感冒呢
  我想给她穿上昨夜缝制的小花袄啊!
  这首诗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来写“三江的水”,立体、动感而充满童话般的色彩。诗中许多细节和语言写得相当出彩,比如“我们在岸边钓鱼/鱼儿却跃上了枝头”,“雨从天上飘来,像在三江的河水里赶集”,我们在河里嬉戏/鱼儿便穿梭在笑语喧嚣中”,“鱼儿会不会感冒呢/我想给她穿上昨夜缝制的小花袄啊!”这其中,既有小诗人观察的角度,又包含了无尽的童真童趣。新奇的手法,来自季节变换下的“三江的水”的奇妙想象。无论是该诗的结构、立意,还是语言,都很能见出作者的功夫。
  总而言之,小澜僖的很多诗看起来信手拈来,细细品味却大有深意,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在那个特定时候的表现和想法,于是不禁心有戚戚焉地莞尔。当然,她的诗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些语言还需锤炼,个性还不够鲜明。我希望小澜僖今后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开阔视野,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澜僖,加油!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