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文学 >> 资讯 >> 正文

助推大巴山作家群“雄起”,巴中在行动

2015年11月12日作者:马希荣 来源:巴中文艺网 浏览:12731次

 

  “马平老师的《小说家的权力及其他》讲得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

  “刘甚甫老师《中国语言的危机》也帮我们厘清了中国语言的发展脉络。”

  “今天真是收获不小,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是参加培训的100名巴中作家的普遍感受。

  11月7日,巴中市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文学创作培训,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定居成都的巴中籍作家刘甚甫应邀授课。这是巴中市作家协会积极响应“文学川军,雄起!”的实际行动。

  文学川军,雄起!

  6月17日,在四川省作协2015年第一期中青年作家培训班上,省作协党组书记邹瑾发出热切呼唤。

  巴中市作家协会积极响应,探索创新文学创作管理的良性机制——“孵化理念、助推机制”,深入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加强作家联系,奋力助推“大巴山作家群”坚守文学,抱团作战,集团冲锋,写好巴山故事,打造大巴山文学劲旅。

 

 

  一个良性机制:孵化作品、助推作者、成就事业

 

  “所谓‘孵化理念、助推机制’就是‘孵化作品、助推作者、成就事业’。”巴中市作协主席秦渊始终认为,“作协就是要为作家出作品出点子、搭台子、找路子。”

  健全5个县级作协机构,办好《巴中文学》等市县两级5种文学刊物,创办《原点》诗社、水乡文学社、聆风文学社等11个文学团体,巴中市作协主动为全市作家搭建孵化之“窝”,让每一位作者都有公平竞争和成长出彩的机会。本着“公平公正、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今年上半年,全市22名作者的作品被确立为重点孵化对象。

  90后诗人王男是今年重点孵化的作家之一。经过市作协副主席杨通、王志国个别帮助,跟踪孵化,她的诗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她的诗作《做梦》《香烟与美酒》被《星星诗刊》第八期首次采用。如今,她写诗的劲头更足了。

  “感谢市作协热心帮助,不然《敬哉土地》不会这么快面世。”

  巴州区作协副主席李国军深深感受了孵化理念的温暖。在整理出版巴州籍作家作品集时,巴中市作协立足全市,倾情相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巴中市作协用“助推机制”扶持作者,从时间上保证作家的采风、创作时间;从奖励资金上对影响大的文学作品和作者进行扶持和奖励,今年将有19部作品获得市政府设立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针对重点作品组织改稿会,面对面开展文学批评,从智力帮助作者提升作品;从成果运用上对本土作者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介,一批本地作家通过报刊、电台、微信成为百姓熟识的“明星”。

  “孵化”让怀胎的作品“破壳而出”。“助推”让一般的作品“化茧成蝶”,让优秀的作品“羽化飞天”。一年多来,巴中作家、诗人频繁亮相于国家级、省级文学期刊。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知名报刊发重要作品。特别是《星星》诗刊2015年8期巴中籍作家有18人刊发诗歌作品22首。

 

  两大特色活动: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作家联系

 

  “说好的/我俩会面那条江/鱼儿不浮出来/不见不散……”

  6月19日晚,巴中市南江县青杠村。

  巴中市2015年“原点·端午诗会”在这里举行了朗诵会,来自全市的100多名作家、诗人纷纷上台朗诵自己的诗歌新作,或歌颂爱国情怀,或歌颂“巴山新居”,或歌颂清正廉洁品格,或歌颂家乡人文山水,气氛十分热烈。

  “‘原点·端午诗会’已连续开展8年,联络和培养了一大批诗人,创作了一大批诗歌作品,为‘大巴山作家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巴中市作协副主席杨通介绍说。

  廉政文化沙龙活动又是一特色活动。

  为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巴中市作协紧紧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新常态和新要求,创造性地组织了“廉政文化沙龙”活动。活动有机结合“中国梦”主题文学创作、“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全民守法”等活动,集合优秀的文学、文化工作者、爱好者,通过撰写、研讨、宣扬廉政文化,使之成为巴中市廉政文化活动品牌,从而推动全市的文学创作。沙龙活动覆盖全市五个县(区),每月一次主题活动,每次活动以一个县(区)作协为承办单位,由县(区)作协组织本县区作家们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截至目前,先后举办了“廉政文化沙龙”主题活动六期,研讨廉政文化作品创作,激发出作家创作廉政文化作品的热情,已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心如莲》《审狐狸》《莲花开》等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廉政文艺精品,其中四川盘子《心如莲》获全省大赛唯一创作奖,代表长江流域曲艺精品参加了第五届国际幽默周展演,四川清音《审狐狸》获全省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并将于明年代表四川参战全国大赛,四川清音《莲花开》在全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在市作协主办的《巴中文学》专刊上开辟“廉政文学”专栏。

  基层作家分散于各个系统、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创作时间不能保证,平时切磋交流机会也少。巴中市作协坚持以活动为抓手,通过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文学活动行之有效的开展,广泛联系了全市乃至生活、工作在他乡的巴中籍作家,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推介宣传大巴山作家和作品,提升大巴山文学形象和知名度的可喜局面。

 

  三个主题活动:讲好巴中故事,唱响巴中声音

 

  “巴中经济落后并不等于文化贫瘠,广大文艺工作者是用文化引领巴中经济社会发展,讲好巴中故事,唱响巴中声音。”

  市委书记李刚要求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把巴中建成巴蜀文化极地、巴文化中心、红色文化核心,建成足以引领巴中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文化强市”。

  “这是巴中文学创作的灵魂。”巴中市作协认识统一。

  通过“灵魂工程”的实施,全市广大作家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觉坚持以“中国梦”主题文学创作为统揽,努力用文学讲好巴中“山中水中、入画之中”的绿色故事、“巴人故里、巴国之中”的古色故事、“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的红色故事和“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时代金色故事,彰显了巴中文学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歌唱、为巴中鼓劲的文化功效。

  2014年12月25日的圣诞夜,巴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欣蔓没有在家陪父母孩子,却在联系的梓潼庙乡柳岗村为留守孩子们讲孔子的故事。

  “农村的留守孩子多,太需要我们‘结对子,种文化了’。”

  在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巴中市作家协会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制度,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组建了文学志愿者队伍实行菜单式服务,抽派了20名重点作家联系基层,为联系村、社区和学校赠送《巴中文学》等作协刊物近1000册,先后有13名骨干作家为全市相关单位和团体提供了文学指导、智力帮助和志愿服务。

  市作协委员王述成是中国当代重要的寓言作家之一,曾获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项第四届“金骆驼”创作奖,但因工作原因曾停笔多年,自从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来,他深入平昌县泥龙乡瓦桥村,与群众交朋友,在生活中找灵感,2014年发表寓言作品80多篇,2015年出版了寓言集《驴子与千里马》。

  此外,巴中市作协以“中国梦”主题文学创作活动为统筹,先后开展了以“辉煌二十年——巴中文学征文”、“转作风惠民生·文学征文”、“全域巴中纪实文学采风报道”、“中国梦主题文学创作”、“巴中石刻艺术文学征文”等为主题的系列文学征文活动16次,形成了巴中市“中国梦”主题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儿童文学5个作品专卷,培养、发现和推介了一批文学新人,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中。2015年已有19件文学作品入围“第三届巴中市精品工程”文学作品申报目录。

  雄起,雄起,雄——起——!

  “大巴山作家群”正蓄势待发,迎来一个骁将勇夺高峰的崭新时代。

 

  (马希荣)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