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隐身衣》 格 非
《隐身衣》在艺术上独辟蹊径。格非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取世态人心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卑微困窘和清明淡定表现得质朴细致。缜密准确的叙述穿越人 间万象的庸常浮华,直击人性痛处,抵达命运深处。音乐发烧器材的知识性融入,赋予小说独特的质地和韵味。构思匠心独运,笔法干净利落,叙述从容不迫,充分 彰显出汉语小说高超的艺术境界。
《美丽的日子》 滕肖澜
《美丽的日子》,叙述沉着,结构精巧,细致刻画两代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普通女性追求婚姻幸福的执著梦想,她们的苦涩酸楚、她们的缜密机 心、她们的笨拙和坚韧。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美与善、同情与爱的珍重表达。名实、显隐、城乡、进出等细节的对照描写,从独特的角度生动表现了中国式的家庭观 念和婚姻伦理。
《白杨木的春天》 吕 新
《白杨木的春天》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表现真切感人,既有对个人灵魂的深度透视,也有情境的准确呈现与复杂的理性沉思。吕新坚持在小说中对世 界进行形而上的追问与富于哲理的表达,同时,以更具温度的方式贴近人的鲜活经验,在追问中领会那些把人们连接在一起的真挚情感。沉郁深远的美学风貌、散文 化和诗化的文体风格,体现着耐心执著的探索精神。
《从正午开始的黄昏》 胡学文
在《从正午开始的黄昏》中,胡学文满怀爱与理解,构建起一条复杂而漫长的心灵隧道,深切触摸着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谬和人性的尖锐划痕。环境 铺设和心理刻画枝繁叶茂,丝丝入扣,既鲜活丰盈又真切感人。在非线性的跳接式结构中,语感如精灵般跳荡传神,沉郁与灵动、疏朗与密致浑然相融,敞开了汉语 写作的一种诗性境界。
《漫水》 王跃文
《漫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与善的深情礼敬。余公公和慧娘娘,坦坦荡荡地互相欣赏,互相扶助,两个普通农民的关系如光风霁月、高山流水。既诚恳认真,又刚强坚定的人格,如同老玉包浆,焕发着朴素而浑厚的光芒。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散淡家常,古老的乡村、纯净的心灵相得益彰,诗意的乡愁在日复一日 的寻常生活中跃然纸上。
短篇小说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俄罗斯陆军腰带》巧妙地利用腰带这个象征性物品,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因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准确地刻画 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至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通过他们的碰撞、理解、合作和感悟,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军人伦理的思考和认识。作品延续了短篇小说 写作的优秀传统,小中见大,显示出对复杂经验宽阔、准确的把握能力和精湛机敏的叙事技巧。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如果大雪封门》冷峻而又温暖。徐则臣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 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 满怀理想。小说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有着强烈的升华冲动,就像杂乱参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盖,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躯期待鸽子的翅膀。
《香炉山》 叶 弥
《香炉山》充满诗意而又直指人心。构思精巧,文字细腻,叙述流畅,富于艺术张力。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时与陌生男子的相遇,也是一颗戒心与一颗爱 心的邂逅。叶弥以灵动的笔法,挖掘丰富而幽深的女性内心世界,以不着痕迹的浮世情怀,叩问人性深处的奥秘。伴随着香炉山上的那轮明月和传说中的神灯的升 降,女主人公紧闭的心扉逐渐敞开,其中蕴藏着作者对人性的温暖而美好的期待。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 叶 舟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从尊者六世达赖的少年侍僧仁青的视角,通过对一个佛赐的机缘的巧妙叙述,书写了众生对于平安喜乐的向往和祈求。叶舟举重若 轻,在惊愕中写安详,在喧嚣中写静谧,在帐篷中写无边人间,在尘世中写令人肃然的恩典,对高原风物的细致描摹和对人物心灵的精妙刻画相得益彰。小说的叙述 灵动机敏,智趣盎然,诗意丰沛,同时又庄严热烈,盛大广阔,洋溢着赤子般的情怀和奔马雄鹰般的气概。
《良宵》 张 楚
张楚的叙事绵密、敏感、抒情而又内敛,在残酷与柔情中曲折推进,虽然并不承诺每一次都能抵达温暖,但每一次都能发现至善的力量。《良宵》以细腻 平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颇有来历、看惯人世浮沉的老人与一个罹患艾滋病的失怙男童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意,在寂寞的人物关系中写出了人性的旷远。在一个短篇的有 限尺度内,张楚在白昼与夜晚、喧哗与静谧之间戏剧性地呈现当下的复杂经验,确立起令人向往的精神高度。
报告文学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黄传会
黄传会深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进行艰苦细致的采访,真实地、全方位地反映了“80后”、“90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宏观视角与微 观视角相结合,通过生动具体的个体形象和家庭命运,表现一代人追求幸福的梦想与奋斗,既有丰厚的经验内容,又有敏锐深入的思考,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 驾驭重大题材的高超能力。
《粮道》 任林举
《粮道》从哲学、文化、伦理、政治、历史、人类学和生态学等各个角度切入,进行纵深开掘,以散文化的笔法,熔叙事、抒情、沉思于一炉,表现了粮 食与天道、世道、人道,与国家兴衰和民族未来的关系,主题关乎民生之根本,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文字隽永精警,结构匠心独运,文化意蕴流溢其间,是报告 文学写作“去模式化”的重要收获。
《毛乌素绿色传奇》 肖亦农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