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巴中文艺网 >> 文学 >> 资讯 >> 正文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授奖词

2014年09月25日来源:中国作家网 浏览:29139次

  鄂尔多斯毛乌素曾是荒凉的沙漠,如今放眼望去却是无际的壮美绿色,这本身就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肖亦农通过深入采访与周密调查,以体验与感悟 相结合的艺术方式,充分展示了毛乌素治沙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风貌,热情讴歌人民改造世界的奋斗与创造。情感真切,视野开阔,结构绵密,体现了报告文学积极 参与时代变革的实践精神。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铁 流、徐锦庚

  在《中国民办教育调查》中,作者满怀忧思,探究全民高度关注的教育问题。通过广泛采访和细致描写,全面深入地表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民办教育正名呼吁,为国家永续发展摇旗呐喊。作品点面结合,正反相衬,对调查性报告文学的创新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底色》 徐怀中

  半个世纪前的一段战地记者往事,在暮年涨满他记忆的河床,徐怀中以优雅的文笔和哲人的睿智引领我们穿行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异域,以老战士的姿态重 现战争的酷烈和人性的温暖。他高超的叙事艺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非虚构写作树立了范例;他的行动和实践,他的广博和深思,则为年轻一代军事文学作家树立了 榜样。

 

  诗 歌  

  《整理石头》 阎 安

  阎安以宽阔的历史眼光、深远的文化忧思完成了个人的精神独旅。他着眼于现代文明又立足于乡土农耕情怀,扎根于西部又在地方性体验中寻求超越,深切地关注现实,又在时代的复杂经验中实现诗学的提炼和升华。他的诗隐忍朴拙,真诚沉稳,具有石头般的质地。

  《个人史》 大 解

  大解与人生、历史、现实进行心灵对话,建构兼具个人体验和智慧哲思的精神世界,在传统精神和当下立场的相互支撑中生发诗意。朴素自然的语言,富于质感的意象,丰盈的细节,深厚的文化和哲学背景,使他的诗开阔苍茫,具有本质性力量。

  《忧伤的黑麋鹿》 海 男

  海男勘探云南广袤的精神地理,在神秘、忧伤和浓烈、执著的情感体验中生成了独异的精神空间,诗意丰沛,充满张力,既有静水流深的平缓,又有飞蛾扑火的决绝。绵密的意象呈现,情感与理性的平衡,沉郁和明朗的叠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气质。

  《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周啸天

  周啸天以旧体诗词“作浮世之新绘”,衔接古典传统又着眼于当代生活,渗透着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他的诗词取材丰富,风格多样,或豪情勃发,浩气横生,或幽郁发挥,趣味逸出,在选材、命意、境界等方面对旧体诗词表现当代经验做出了具有难度的探索。

  《无限事》 李元胜

  李元胜有着开阔的精神向度,善于以直觉贯通感性和理性,在日常化的事物和场景中揭示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内涵。他的诗安静、内敛,具有考究的结构感、叙事性和音乐性,跳跃性强又具内在逻辑,语言干净、洗练,体现着优雅的诗情和活泼的思力。

 

  散文杂文

  《在新疆》 刘亮程

  《在新疆》是献给家园的长歌。在刘亮程的笔下, 新疆是内在于我们生命的“吾土吾民”,他深情凝视着广袤大地上的山河和人民,现实和梦想、今天和昨天、具象和抽象,在他的叙述中水乳交融,流淌着将各民族 人民从根本上连接在一起的情感力量。在独特的个人体验中,身边的人、物和事,都获得了饱满盛大的生命,清澈朴素的语言,看似不动声色,却深含珍惜和敬重。

  《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  贺捷生

  贺捷生是元帅的女儿、军队的女儿,也是文字的女儿、文学的女儿。在《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中,她用真切感人、如泣如诉的笔调,回望真实而曲折的历史,表达崇高坚定的信念,既沉静忧伤,又宽厚温暖。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折射着中 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命运,映现着志士仁人坚毅不屈的伟岸身影。这是用骨血写就的生命之书,是对我们精神血脉的追溯和确认。

  《先前的风气》 穆 涛

  穆涛的文字简洁、机警,宽博而从容,温和又不失锐见。在《先前的风气》中,历史的省思、世相的洞察与思想者的话语风度熔于一炉,行文疏密相间, 雅俗同赏,无论长文或短章,都交织着散文、随笔和杂感的笔力与韵味,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他的写作,繁复跌宕,儒雅丰赡,贯通着慈恕、善意的情怀。

  《巨鲸歌唱》 周晓枫

  《巨鲸歌唱》整体上是从低处,在地面或水中,沉潜、体验。个人成长的印记与经验,对世界的观察和领悟,细腻得纤毫毕现、色泽斑斓。周晓枫的思想 自觉、勤勉,难能可贵地保持着自我的警觉审慎和表达的节制精悍,在周严的文体秩序中底气充沛地向着生命深处执著掘进。她敏捷的思维和自由穿行的艺术脚力, 拓展了散文写作的可能性。

  《回鹿山》 侯健飞

  《回鹿山》是一部寻父记,贯彻着诚挚的自省和悔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部长篇叙事散文以儿子的视角,回顾了父亲卑微、失意而又坚忍明亮的一 生。儿子曾经躲在人群的远处、站在世俗的深处,对父亲隔岸观火,对父爱睥睨唾弃,这其中的伤痛包蕴着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侯健飞的文字朴实无华,他勇于直 面自我灵魂的写作,体现了“修辞立其诚”的散文正道。

 

  文学理论评论  

  《文学革命终结之后 ——新世纪文学论稿》 孟繁华

  《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对新世纪以来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做了相对完整的、精细而深刻的分析和评论,是研究新世纪文 学的重要成果。作为始终站在当代文学批评前沿的批评家,孟繁华视野宽阔、理论清晰、情怀沛然,他对于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叙事、传统与现代、学术人格与批评 风习等一系列问题的重释,使文学批评同时分享着具有思想重量的话题。

主办: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巴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档案馆5楼  联系电话:0827-5281707  稿件投递邮箱:495009739@qq.com  蜀ICP备14007415号